本文共 113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在数据库领域,关于“单表最大数据量”的讨论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很多人都听说“一个表不应超过 2000 万行”,但这种说法背后的原理和实际表现却值得深入探讨。
MySQL 中的数据以页为单位存储,一个页的大小通常为 16KB。每个页中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数据本身,还包括校验码、页目录等固定信息。具体来说,一个页大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
此外,每个页还包含一个 Page Directory,用于记录该页对其他页的索引信息。
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,索引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页几乎一致,同样由 B+ 树实现。每个索引页除了记录主键 ID 和对应页号之外,还包含层级信息,用于加速查询。
以下是查询过程的简要示意:
需要注意的是,B+ 树的层数越高,查询次数越多,磁盘 IO 操作也越多,查询性能会显著下降。
假设一个数据库表的主键为无符号大整数,每秒插入一条记录,最大可存储的数据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:
[ \text{Total} = x^{(z-1)} \times y ]
其中:
根据以上公式,当 B+ 树层数为 3 层时,最大建议值约为 2000 万行。这也就是传统上所说的“单表不超过 2000 万行”的建议值。
实际中,单表的最大数据量并非硬性限制,而是与查询性能有关。过多的数据可能导致索引页过于庞大,影响查询效率。因此,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硬件配置来权衡数据量和性能。
如果你对技术书籍感兴趣,可以访问以下 GitHub 仓库,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技术资源:
GitHub - biaoyutiao: 300+经典计算机书籍 PDF
里面收录了 C语言、C++、Java、Python、前端、数据库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、数据结构和算法、机器学习、编程人生等核心知识点的经典书籍 PDF,持续更新中~
转载地址:http://lndfk.baihongyu.com/